蛔虫病临床表现及治疗

2006-09-06 00:00:00 来源:

蛔  虫  病
    蛔虫病是由于蛔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,寄生部位一般在小肠。临床以反复发作的脐周疼痛为特点,严重并发症有胆道蛔虫病和蛔虫性肠梗阻。病人及肠道蛔虫感染者为传染源,虫卵经口吞人为主要传播途径,人群普遍易感,但以儿童感染串很高。本病属中医“蛔虫病”范畴。
[临床表现]
    1,幼虫所致症状:表现为咳嗽、哮喘,气急,发热,痰中带血或咯血,重者可出现紫绀、呼吸困难。
    2.肠蛔虫症状:反复发作的脐周疼痛,伴恶心,呕吐,腹泻或便秘,食欲不振,营养不良。亦可有唐牙,顽固性尊麻疹等表现。
[诊断]
    1.有吐虫或大便排虫史。
    2.反复发作的脐周疼痛,或突然发热,咳嗽,痰中带血,哮喘。伴有夜间磨牙,流涎皮肤风疹团块,巩膜蓝斑,面部白色虫斑,唇内侧白色粟粒状小点,指甲花斑等。
    3.实验室检查
    (1)大便镜检发现蛔虫卵。
    (2)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。
    4.胆道蛔虫病应注意与胆石症鉴别。
[治疗]
    1.西医药治疗
    (1)驱虫治疗:肠虫清400mg,1次顿服;驱蛔灵,成人每次3-3.58,儿童100-150mg/kg,睡前顿服或分1―2次服,连服2日;安乐土,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顿服200mg。
    (2)并发症治疗   ①胆道蛔虫病:镇前解痉:用阿托品,60―2或杜冷丁;缓解后驱虫治疗。
    ②蛔虫性肠梗阻:补液支持治疗;胃肠减压;驱虫治疗;内科治疗不缓解,手术治疗。
    2.中医药治疗。
    (1)虫阻肠道,湿热阻滞:脐周痉痛,时作时止,或吐虫、便虫,胃脘嘈杂,睡间磨牙流涎。
    治法:驱蛔杀虫。
    方药:乌梅15克、黄连10克、黄柏10克、干姜6克、柴胡10克、枳壳10克、白芍30克、当归10克、甘草6克、苦楝根皮30克、槟榔15克、茵陈15克。
    (2)脾胃虚弱:蛔虫病久或驱蛔之后,面黄无华,食欲不振,形体消瘦,舌淡,脉细弱。
    治法:健运脾胃。
    方药:木香6克、砂仁5克(后下)、党参15克,陈皮10克、茯苓15克、白术10克、甘草6克、山药15克、神曲10克。
    (3)单方验方
    ①苦楝根皮30克,去表面红皮浓煎,早晨空腹1次服下。
    ②茵陈30克、乌梅30克、枳壳10克、苦楝根皮30克(去表面红皮),煎水,每日1剂,空腹服用。
    适用于胆道蛔虫病。
    ③大量口服食醋,用于胆道蛔虫病疼痛。
[预防与调养]
  注意饮食卫生。

3333
3334
更多>
更多>
申五一

申五一 副主任医师

武陵区德美医疗美容门诊部

擅长:面部整形美容手术、乳房及生殖器整形、塑身减肥、创伤美容

立即咨询